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35期
编号:13207409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观察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与单侧开窗双侧减压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传统手术组26例患者给予传统开放减压术治疗,单侧开窗双侧减压组26例患者给予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腰痛发生率。结果:单侧开窗双侧减压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的76.92%(P<0.05),术后腰痛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单侧开窗双侧减压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对双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给予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疗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有利于腰椎功能恢复,从而减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痛苦。

    【关键词】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 双侧腰椎管狭窄;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5.0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5-0043-03

    导致腰椎管狭窄症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临床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患者先天发育不良、后天腰椎退行性变、遭受外力打击或者是手术造成脊柱韧带增厚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腰椎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患者腰椎神经根受到一定刺激或压迫,出现腰背痛、间歇性跛行、腰腿麻木无力等[1-2]。本次试验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分别给予传统开放减压术治疗以及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以观察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均保守治疗无效。年龄33~82岁,平均(67.5±1.4)岁。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符合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标准且确诊;(2)既往体健,自愿选择该手术治疗,且对治疗有一定耐受性;(3)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研究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排除标准:(1)患有腰部骨折、腰部肿瘤的患者;(2)腰椎管狭窄累及3个节段或3个阶段以上的患者;(3)动力性X线检查发现病变节段与相邻椎体间有超过3 mm的移位;(4)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3]。将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分为两组,单侧开窗双侧减压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36~82岁,平均(68.5±1.6)岁,其中15例患者病变部位在L3/4,6例患者病变部位在L4/5,5例患者病变部位在L5/S1。传统手术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3~80岁,平均(67.9±1.5)岁,其中14例患者病变部位在L3/4,7例患者病变部位在L4/5,5例患者病变部位在L5/S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相关协议,并表示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方法

    1.2.1 传统手术组 26例患者给予传统开放减压术,患者取俯卧位,全麻后在C臂机透视下确定责任间隙,以第4腰椎棘突为中心向上下做手术切口,切口能完全暴露L3~4及L4~5关节突外缘,于外缘使用小翘板拉钩同时向外侧拉开皮肤,将椎弓根螺钉置入L4及L5,临时连上棒,通过万向头向外倒,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持骨刀去掉L4棘突边缘及下方关节突,使其整块剥离开黄韧带,去除内聚的L5上关节突,清除隐窝内黄韧带及关节囊,彻底减压侧隐窝。松解L5神经根,清除L4~5髓核椎间盘及软骨终板,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手术部位,将碎骨及Cage,钉棒相对加压,妥善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部位,手术结束,术后48 h拔除管路,常规应用脱水剂及激素进行治疗3~5 d后,带腰托下床活动。

    1.2.2 单侧开窗双侧减压组 26例患者给予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将患者腹部垫空,于患者腰椎管狭窄较为严重一侧正中作切口,逐层剥离椎旁肌肉以及软组织,并彻底切除个体患者黄韧带,采用咬合钳将个体患者部分椎板、上下关节突切除,而后做小窗充分暴露硬囊膜后牵开神经根,切开硬膜囊并刮除椎间盘,而后对患者进行双侧减压,刮除个体患者上下终板、椎间盘组织,置入椎弓根钉并使用钛棒对其进行加压固定,X线检查无误后缝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好转率(RIS)=[(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5-术前评分)]×100%[4],具体评估标准见表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单侧开窗双侧减压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3个月,单侧开窗双侧减压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的76.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http://www.100md.com(张玉欣)
1 2下一页